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往往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号的,都是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道理其实很简单,传统手工技艺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劳神费力不说,最要命的是,在这个工业横行的年代,其价格受到批量生长的工业制品的严重冲击,受众太小。你说卖贱了吧,肯干这行的少,卖高了吧,基本就没人买了。所以传统手工制品路越走越窄是必然的。你可以留恋,可以惋惜,但是类似这样的东西被淘汰是历史的必然,又或者,我们其实完全无需叹息什么,所谓不破不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SONY DSC

 

彩扎
彩扎是全国各地都有的一种手工制作方式。当然各地风格不一样,泉州自然也有。不过大部分时间都出现在丧礼上。我小的时候,如果村里有哪位老人去世了,那我最乐意去的地儿就是村头我们称之为“宫”的一座庙里,因为很多手工艺人就会在那里做彩扎,虽然这么多年来扎的东西基本没什么变化:房子、车子、佣人、家电、花圈……都是为往生者在另一个世界准备的,但是看着一样一样的东西从无到有做出来,倒也不乏乐趣。

SONY DSC

 

 

漳州的木偶戏
我印象中看过为数不多的几场木偶戏,现在回想起来还有印象的就是在某一年在村西头那座小庙前演的那场。某天下午,也不知道拜忌哪位神仙的日子,我放学骑车回家,路过那里,见围了许多人,天生爱看热闹越打架越往前凑的我自然而然呆那看了许久。台上伊呀伊呀唱半天是一句不懂,可是没关系,我喜欢那种氛围。

SONY DSC SONY DSC

 

 

毛笔刻字
我没学过毛笔字,在过去的三十一年里倒是用毛笔写过几次招工广告,那也是按硬笔书法的架式写。看到师傅给毛笔刻字,突然想起十几年前在泉州七中念初中时,也曾有这样的师傅在课间休息时到班里来给同学们的钢笔刻字,刻什么你挑,当然字不能太多,以刻自己名字的居多。这种后来我们称之为“个性化”的东东大受同学追捧。刘庚拉着我想刻一对毛笔作纪念,我摇头拒绝,我知道,离开那个环境,我将不再有那样的心情。

SONY DSC

 

后记:
参观时走马观花,几乎没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事后整理相片及文字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起老家、想起过往的种种。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想家的感觉,在北京的这十一年里,似乎从没有强烈过。但人的一生是不可复制的,我总觉遗憾,以前没留下太多影像资料。电影哈利波特里那白胡子校长有个记忆盆,可以往里存记忆,的确有想象力。现在的我们倒也无需羡慕什么,因为我们有相机。

SONY D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