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行的豫园,倚栏小憩。
小宝坚持要给我们拍张相片,虽然焦没对准,难为举着这么沉的单反能拍出张起码没糊掉的相片。
小宝看着自己的作品,呵呵呵呵。
上海之行的豫园,倚栏小憩。
小宝坚持要给我们拍张相片,虽然焦没对准,难为举着这么沉的单反能拍出张起码没糊掉的相片。
小宝看着自己的作品,呵呵呵呵。
把网站空间迁到万网,也成功申请下ICP备案号,正感叹小小网站不再是黑户,结果却遇到了件目前暂无解的问题:主页登陆界面的验证码无法显示,导致在多台电脑上无法登陆,网站无法更新,原本就是月更新,现在倒好,成年更新了。
这是位于朝阳大悦城的蓝天职业体验馆,60多个职业可供小孩们浅浅体验,小宝先后体验的是护士、医生、口腔医生、糕点师,最后则是警察,这一身制服穿下来,怎么看都像是月嫂、厨子,和保安。
与天文馆一墙之隔的中国古动物研究所,无数次路过,却是第一次去。
相比天文馆标本全无,只能放放电影讲讲天体,这里有丰富的化石展品。一层一层转上去,向小宝讲解地球各种生物的起源,小宝似懂非懂。
一层大厅有个小小达尔文活动室,专门弄出些化石标本让小朋友进行“考古”,就是把上面的标本抠下来。换上白大衣的小宝在上面胡乱划了一多小时,把化石标本毁得面目全非,完全看不出上面三叶虫长什么样。
参加工作后,每年回老家只能有寥寥两三天,对于我,在北京生活的时间已快追平在南方老家生活的年头。
我生本无乡,心安即归处。
这是自嘲,也是现实。
在老家,小宝有个大她7个月的姐姐,虽然之前只见过两次面,但终归小孩心性,再次见面后不到半小时,俩人就疯玩在一起。两天后,当我们准备带着小宝再次踏上归途,小宝已是一万个舍不得。
小宝上少年宫学舞蹈,历时8月有余。
第一次上课,老师就先给家长讲了种种规矩,什么考核不过就退,两次没去就退,中间练习不认真就往后调顺序直到退……如此种种,听完大感不妙,感觉小宝的舞蹈生涯还没开始,基本就快结束了。
老师口头上的严厉很快就落实到了行动上,种种疾言厉色,让二十几个小屁孩大感吃不消。退堂鼓很快敲打起来,每次去,都得好言劝慰,哄着进去。
如此过了半年。
一月前,说是西城有个表演机会,一干家长,不是孩子,以为是多大的场面,踊跃报名,又加了几次加强培训。小宝的退堂鼓打得山响,好说歹说,说好坚持到演完,小宝就告别她的舞蹈事业。
表演那天,我一人领着小宝候场。拿起节目单一看,敢情就是什刹海街道文化节闭幕式。以为这么多孩子呢谁看得见,蹦达两下不就完了。不曾想,又是得打粉底,又是得做头花,又是得描眼线,又是得抹腮红,好不正式。旁边还有请来的摄影摄像全程跟拍孩子们的准备和表演过程。
又是一个周五,又是到了舞蹈课的时间,又是小宝愁眉不展的传统时间。小宝问我们,不是说好表演完就不去的吗?
承诺不兑现,那就成了骗。好难,只好,再次向小宝解释,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影,好歹再坚持去两回,把表演的光盘拿回来。
这学期的课到12月,也许,小宝那时就该真的是挥挥袖,作别西天的云彩了。
节前幼儿园老师布置了个任务,让带小宝到琉璃厂转转,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氛围。
琉璃厂,就是古代的中关村,只不过古人玩字画文玩,今人玩数码,然而上下五千年,表象上的东西早已作古,人内在的传统本性倒是生生不息。就好象到中关村本意是图一便宜,结果还没进门就常让黑导购带到沟里一样,这里曾经,也是造假仿古的乐土,多少人在这里想贪便宜捡个漏儿,结果却打了眼儿捧一堆废品当宝回去。所谓传统,一个是贪,一个是骗。
小宝妈严重反对俺的暗黑想法,一家一家转过去,给小宝仔细介绍,这是笔,这是墨,这是纸,这是砚,这是书法,这是字画……
小宝看上了一本古装练字帖,我们鼓励小宝实践一下如何砍价。
小宝独自捧着字帖上前问价
店家姑娘说,原价25,给你15吧……
话音未落,小宝一阵惊呼:太贵了,要15块钱,可是妈妈只给了我5块……
店家姑娘瞬间无语,俺赶紧转身面朝角落,笑喷。
2年前无奈于国庆节的两大风景:人山和人海,去了趟北戴河,一个早已过旅游旺季,已不再熙熙攘攘的北方海边小城市。
意外收获这里的秋风,渐起的落叶,和一层一层的海浪。
走在人流渐稀的沙滩上,仿佛整个城市只为你而存在。
海水凉而不寒,我说,小宝一块来下水玩啊。
小宝撩起裤管,击水欢呼,就在这秋风沉醉的海边。
9月厦门CSCO会没去成,临行前两天被迫将票退掉。小宝一脸失望。远的去不了,可以去近的,正好把一个月前没去成的济南补上。
在济南转悠了一天,感觉就在是缩小版的北京城转了一圈。芙蓉街前半截杂乱,后半截伪小资,仿似回魂的大栅栏和南锣鼓巷的合体;大明湖畔没有夏雨荷,倒是有几对拍婚纱的新人在听摄影师摆布。
印象最深的还是趵突泉。一个城市有了水就带了点灵性,在北京城,见惯了死水微澜,突然在泉城看到一池活水汨汨流过还清可见底,甚至连池底被锦鲤拍起泥雾也清晰可见,让人感叹今夕何年。
已经有两个月没碰单反,果然是机器越好用得越少。
姑娘喜欢看巴啦巴啦小魔仙,而且通过每天做算术题挣5块钱的微小薪酬,攒下了N多个魔法标魔仙盒后,提出想看看小魔仙里的十二星座倒底是怎么回事。
在北京城这个好容易有个晴天都能上新闻的雾都,想看星星,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上天文馆看人造星空。天文馆其实没什么展品,就是各种电影。而且如同天安门上纪念堂一样,展品就是具尸体,除非诈尸,否则展品可以几十年不变。你要感叹古人没有后海没有三里屯的夜生活是多么的闲得蛋疼,居然能从杂乱无章的满天繁星愣串出些直线和不规则几边形,进而臆想出这星座那星座,而且一编就是整整88个。
环幕电影只有35分钟,介绍了几个星座,在我第三次轻叹:真敢胡编啊~后果断结束。
带着依然一头雾水的小宝转场看4D电影,海龟之旅(这跟天文馆有关系吗)。这才真正让小宝兴奋起来,短短12分钟,小宝戴着3D眼镜,各种惊叹,各种尖叫,各种作势要抓扑面而来的鱼群。就是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