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主意

一岁的小宝有了两个明显的变化。一个就是睡觉时基本不用再抱着哄入睡,一到困点的小宝自然会张罗着睡觉:揉眼睛,打哈欠,作无精打采状。把小宝往床上一放,把奶瓶装点水递到小宝嘴里,一会儿工夫,小宝就捧着它睡着。

第二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小宝有了自己的主意。走路时她会要求去踩马路牙子,坐着时她会要她想要的任何东西。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杀手锏就会使出:哭。以前的“乖小宝”似乎没了踪影,小宝开始变得不讲理起来,有时逗笑了,一会儿她似乎又想起来:刚才还没哭够呢,于是瞬间由笑变哭。

偶还来得及去细究原因,下午去丽家宝贝顺便买的那本郑育巧的育儿书(幼儿篇)就解答了这个问题:那是小宝开始有了自主意识,书中仔细讲解了一下如果去引导小宝的这种自主意识,其中核心思想就是,尊重,而不是以偶们自己的想法来强求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强于人。

书店里育儿书泛滥成灾,最大的问题,国内的,大多四处摘抄,国外的,生搬硬套。这一年里读过的育儿书,值得推荐的一本就是郑玉巧的这套书,分胎儿、婴儿、幼儿篇三本,从怀孕讲到宝宝三岁。偶推荐它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是本用心来写的育儿书,字里行间,点滴可见。

SONY DSC

单手扶着走

三个月来,一直以来都是双手扶着小宝学走路。小宝在自己能走路之前还要经过一个阶段,那就是不需要扶着自己站起来。可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小宝试着不扶着东西而自己站起来呢?偶们一直也没有主意。

上午和小宝在小区里遛弯,看到隔壁楼比小宝大半个月的小男孩已经可以单手扶着满地走,小男孩对地上的东西充满好奇,自己蹲下去后双手撑着地面自己站立了起来。偶一旁看着,心想,或许偶们也可以让小宝试试。

偶把右手放开后放在小宝眼前,诱导小宝迈开步来抓。一开始小宝还象以前那样一个劲儿往后靠,不肯往前走,几番引诱下来,小宝终于踉踉跄跄往前迈步。

走了几步下来,小宝似乎还没适应这种不平衡感,还是更适应两手扶着的感觉。偶又觉得或许可以过渡一下,于是让小宝抓住偶手里的袋子,一旦小宝往前迈步,偶就悄悄松开袋子,实际上是让小宝一手扶着一手提着袋子往前走。小宝走着走着就发现上当,随手就把袋子往地上扔,偶再捡起来让小宝扶着走。如此往复,小宝慢慢适应起来。

小宝学走路的进展未并如偶们预期的快,或许是因为偶们相对保守的缘故。这倒无妨,孩子总会长大的,偶们能做的,应该是享受这个过程。

SONY DSC SONY DSC

把尿的问题

北京几乎就是在一瞬间进入夏季的,下午跑了趟同仁医院,地铁内外,冰火两重天。小宝呆在家里,基本也是一身清凉,去年夏天,小宝几乎就是裹着一条肚兜外加纸尿布过的,今年呢,偶们想让小宝慢慢地适应没有纸尿布的生活。

什么时候应该开始把尿,国人一般都建议尽快进行,西方理论则不然,西方人认为孩子到了2岁时才会有意识地忍受排泄器官的压力,才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准备好接受如厕训练。过早逼迫孩子规律排泄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造成逆反情绪,甚至遗留长期身心问题。要了命了,专家一吵架,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就犯傻。套用莎翁的那句名句:To 开始把尿 or not to 开始把尿,这是个问题。偶们对此毫无经验,觉得谁说的都有点靠谱又有点不靠谱,乍办捏,摸着石头过河吧。
SONY DSC

脐带血波折

这小一个月来,脐带血公司给偶发了几次短信,提醒小宝的脐带血该续费了。

北京地区交费的地方只有两个,人民医院门诊或亦庄公司本部。后者较远,自己进车过去还得一小时,基本pass,前者虽相对较近,车程40分钟,短信里明确提示:交费时间却只到下午3点,时间很赶。

偶第一次准备去,因为下夜班补觉睡过了头,第二次准备去,临时因为临床试验的事儿耽误。第三次准备去,因为忘了带小宝脐带血协议号,走到半路又掉头回来。

第四次,就是今天这次,偶先上建行办张卡存点钱,明年就从这卡上扣省得再跑。本来以为只是存点钱开张卡而已,却因为开通网上银行的事儿耽误一个小时,一直到两点才完事儿,偶一路上就剩焦虑跟郁闷了,后悔手欠开卡时把“网上银行”那栏选上。

离3点还有20分钟,总算赶到人民医院。偶更郁闷了,因为门口明确写着:工作时间到下午4点而不是3点,偶白焦虑了,而且根本不需要记什么这号那号,人家全存着呢,上次半路回去真是太冤了。

SONY DSC

周岁·抓周

虽然小宝的抓周只是娱乐娱乐,偶们还是结合网上的资料,加上偶们自己的想法,给小宝精心准备了十样东西,取十全十美之意。

1.新华字典:喻从文,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

2.口琴:喻音乐,小宝若能对音乐感兴趣,也不错。如果学有所成,偶们会很欣慰的。偶学过吉它,小宝妈学过古琴,均半途而废。

3.彩笔:喻艺术,比如画画。

4.手机:喻IT等高科技行业。

5.鞋:喻旅行家、探险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6.铲子:喻美食家。希望小宝的好胃口一直持续下去。

7.血压计:喻从医。小宝会继承偶和小宝妈的职业吗?

8.印章:喻从政。其实是偶们都很不喜欢的一门职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偶们就可以剥夺小宝选择的权利,所以还是设计了这么一样东西。

9.信用卡:喻从商。小宝会继承闽南人做生意的天赋吗?

10.念珠:与世无争,这个是偶们认为的生活的最高境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偶们将东西一一排定,小宝从远处爬了过来,大家都屏息看看小宝会选择哪一样。小宝先是拿起口琴,偶们惊呼了起来:哦,小宝要搞音乐啊。众人的喧哗让小宝吓了一跳,小宝抬头看看大家,似乎发现什么异常,把口琴放了回去,乐呵呵地爬开,不陪大家玩了。

偶们招呼着小宝再过来选一样,小宝这回就不再轻易上手了,她在旁边转了好几圈,最后拿起了彩笔玩个不停,看来小宝的选择的是艺术。

把东西重新排放了一下,让小宝重新选择,这一次,小宝翻起了新华字典。

结论是:小宝选择当一个闲暇之余舞文弄墨的艺术家。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新镜头

上次(也是第一次)装修,是2006年,距今已经4年。新家慢慢进入了维修期,从马桶水件到厨房顶灯,再到煤气管道,家里的东西陆陆续续出现问题。因为老煤气表漏气,今天北京燃气公司的人上门更换新煤气表,计划中的重游古岸农庄取消。

小宝慢慢长大,出去玩的机会也多了起来,以前的适马定焦头用的时候,变焦基本靠走,使起来诸多限制。犹豫许久,最终还是买了个“三手(二手又二手)”的腾龙SP 17-50mm F2.8 IF镜头,在金源时正好试用了一下,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锐度已经超过偶的心里期望值,手里的18-70狗头可以光荣下岗。以后在家就使适马定焦,外出就带腾龙头。当然,室内光线不足,镜头即便开到最大光圈,也是曝光不足,只能后期除噪来解决。在还没整明白现有的器材之前,在高感表现好的平民机身还没出现以前,一切就到此为止,暂时不再折腾新的镜头。

一天无事,下午小宝睡醒,带小宝再去趟西四环四季青桥的金源燕莎逛逛,相比一个多月前来金源的那次,小宝现在进步许多。偶们俩现在各出一手拉着小宝,带小宝外出学走路已经是件轻松的事儿,不再象以前那样考验腰劲。

小宝妈想让小宝练习着自己躺着入睡,而不再是象以前那样抱着哄睡觉。有了奶瓶助阵,成功率还是蛮高的,代价就是效率太低,得耐心在旁边唱半个多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催眠曲,不停嘬着空奶瓶的小宝才会慢慢睡去。

明天值完急诊,后天下夜班,就是小宝周岁。这一天的日程基本排定,除了毫无悬念的外出大餐,偶们还给小宝安排了场“抓周”仪式,虽然只是娱乐娱乐,但到时小宝会将哪样东西先抓到手中,还是很有悬念的。

SONY DSC

陶然亭公园

春季黄昏,太阳不晒,陶然亭公园里人也不多,正是到里面转悠的最好时间段。小宝一整天兴致都不高,兴许是今天一觉睡到9点多,有点睡过劲儿的缘故,对公园里的花花草草未表现出任何兴致。从公园的西门走出,到陶然亭花鸟鱼虫市场转了转,小宝亦一脸沉闷,只顾低头玩车钥匙。在一家卖小兔子的摊位前停下,鼓励小宝去摸摸小兔子,小宝的手离兔子还有30cm的地方就停下了,这可能是小宝第一次看到小兔子,小宝还不知道眼前的这个是何方神圣呢。小宝妈想再养两条金鱼,鉴于去年养多少over多少,有时买鱼还没鱼死的速度快,白瞎了一个好鱼缸,偶劝小宝妈,上天有好生之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即便是鱼,给个团购价,也至少能造3.5级浮屠呢,施主您,还是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吧。

SONY DSC

 

玩具小汽车Ⅱ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小宝慢慢地适应了那辆玩具小汽车。偶把小宝扶上车,慢慢地推着它前进后退,小宝不再象以前那样惊恐地大呼小叫,而是时而安安静静呆着,时而低头按跟前的喇叭。

很快小宝又发现一种新的玩法,那就是自己推着小汽车慢慢地走,小车很轻,小宝一重心不稳,就会连车带人一块翻倒。短暂的哭嚷后依然挡不住小宝好奇的心。
SONY DSC

小宝的内双

小宝的眼睛不大,这一直是小宝妈的心病。小宝妈的期望值从产前的“大眼睛+双眼皮”先是退成产后的“大眼睛”,又退成现在的“双眼皮”。奈何人生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小宝坚持以小小的眼睛示人,更连双眼皮也是深藏不露,只有在睡醒的时候,才那么吝啬地一闪而过。

SONY DSC

南锣鼓巷

带小宝到传说中的南锣鼓巷转了转。

感觉不是很好,主要是开车和停车的事儿。南锣鼓巷不是步行街,而是人车混行,在那么窄的小巷里逛,还得躲着车,感觉真的是很糟糕。

巷口还有个极具误导性的标牌“→停车场 500m”。偶一头扎进去之后知道完蛋了。上当,哪有什么停车场,所有标志都是两边禁止停车。在周围的小巷转了又转,传说中的停车位踪影未见,偶在狭窄的胡同里显摆着车技,最后差点开进死胡同连车都倒不出来。建议想去的坐地铁5号线去,南锣鼓巷离地铁,大概一两站地吧。

怀旧是南锣鼓巷的特色之一,三大标志性商品就是“铁皮玩具”、“搪瓷杯”、“火柴”。在铁皮猴子开的那家小店,小宝妈很是兴奋地指着一堆铁皮玩具,逐样向偶介绍哪些是她曾经拥有的。偶感兴趣的是“搪瓷杯”,上面印的是40年前的画面,说明文字却不再是“农业学大寨”,而是变成“好好学习 天天赚钱”。偶买了个上书“生于七零年代”的搪瓷杯,给小宝妈买了个“生于八零年代”。这似乎是偶南锣鼓巷一游唯一觉得有意思的事儿。

美食也是这里的特色之一,传说中的“咂摸”、“文宇奶酪店”等等。偶和小宝妈都很诧异“文宇奶酪店”的火爆,无论何时,门口永远是一帮无怨无悔的人在排队。难道真有这么好吃?偶们俩逛完铁皮猴子店出来一看人相对好了,赶紧也排队看看,不想刚一站定,后面就有人起哄了:排队喽排队喽,别加塞。回头一看,哇,敢情这还不是队尾,后面还老长一溜呢。彻底断了偶们的念想。

这又是一次糟糕的外拍尝试,强烈的阳光、川流的人群成了偶拍了一堆烂片的绝佳借口,相片里的小宝永远是眯着双眼,脸部灰暗,花了很长时间才把相片处理得勉强能入眼。看来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还得多拍排体会。

SONY D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