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韩战

在过节的这几天,我一直在关注在方韩笔仗,这二位都是我微博上关注的人物,哦,忘了,韩寒没有微博,只有新浪博客。因为这二位都是我欣赏的对象,方的科学精神,韩的独立精神,正是“和谐社会”所缺失的。但是神仙一打架,凡人就遭了殃,枪来剑往,这网络,比央视春晚热闹很多。

文章写得好与坏,这种争论是不会有意义的,因为它见仁见智,爱读金庸,不代表古龙写得很差,爱看评论文章,不代表言情小说不入流,喜欢水墨写意,不代表吴冠中的中西结合油画就很烂。但是如果是涉及到是否代笔这种事儿,那就应该有争论的意义了,他涉及到诚信。判断的标准也只有一个,是,或不是,真相只有一个。而判断的标准也很简单,谁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就信谁的。

人没有自证清白的义务,严谨如法律,也是遵循“原告举证”的原则。当然,原则归原则,在中国这种地方,还真是什么荒唐的事儿都有,比如,医疗纠纷就有“举证责任倒置”这种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条文,大概是因为实在太荒唐,法律界的高人们这些年渐渐也不太提,而是悄悄改成了走“侵权责任法”。但流毒终究是流了出去,以至于在文学这一块,还会有如今天一般的“如果你不能证明这些是你写的,那就是有代笔”这种可笑的事情发生。

这二位原本风牛马不相及。但在韩抛出2000万悬赏后,方受一粉丝所激,先是不屑地说没兴趣,后来终究是挡不住显摆,挑出韩文章一个拉丁文的错误,然后犯了一个小错误,用了具有误导性的“一边悬赏”“一边删文章”这一句话引来韩的反应。这句话本来是有语病,合理的作法,换成小屁民,点个头认个错也就完了。但这是鼎鼎大名的方教主,教主怎么能犯错,即便犯了错,怎么能认错?这在一系列奇怪的逻辑下,方博士犯了另一个更大的错:“只问立场,不问是非”。他偏执地认为:因为我是正确的,所以凡是跟我唱反调的就是错误的,人人得而诛之。于是好戏开锣。

自信心就如同汽球,越膨胀,离爆掉也就越近。方舟子目前就处于这种状态。一个人,纵横江湖十余载未尝败绩,不说以前,就说过去的2011年,杀唐扳李打罗,每年在新语丝上拎出当年度的十大败将来排座次,谁敢横刀立马,唯我方大将军,骄傲自满,自然而然。方博士在多年一胜再胜的鲜花与掌声中,终于相信并且坚信自己是一贯正确而且是永远正确,这就完了,躺纪念堂的那位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农村包围城市,从东北打到海南,后来怎么样呢,整运动搞文革,党同伐异,生灵涂炭。

由于方博士熟谙应试作文的技巧,并在多次的“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的理想”、“一次有意义的春游”、“难忘的一天”、“第一次做家务”中历练,在光荣地成为县高考语文状元之余,其脑袋瓜子也悲摧地被“正统”格式化,他以为,初二的学生作文是不可能谈到性的,他以为,学生是不可能写文章来反映对现行教育的反感的,他以为,一个人,15岁的文章是必须保持跟30岁的文章一致的。在这些合理或不合理的怀疑之余,按照合理的过程,应该是先得出一个假设:这不是他写的,然后下一步去寻找证据,如果证据不合理或不充分,那么这个假设就不成立。不幸的是方博士直接把这个假设直接当成了结论。原因就象前面说的,方博士由于长期正确,并且在180万粉丝的喝彩与起哄下,他就真的以为自己将一贯正确而且永远正确。

于是方博士开动科学的机器开始筛起了韩的文章和采访,由于方博士已有结论在前,所以接下来的几篇讨韩檄文也就成了为找证据而找证据的具体表现。博士钻牛角尖,就成了傻博士。用科学去质疑文学,这事儿确实搞笑。方舟子以为文学就该和科学一样,写文章只能和写论文一样,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要跟实际情况一模一样,又以为凡是文章中的“我”,就必须是作者本人,这里面的事情就必须是作者本人亲历,否则就是造假就不是本人所写就是代笔。这种逻辑是怎么形成的,确实很奇怪,是不是脑袋得用微波炉微一下才行,这事儿恐怕得问方舟子本人。

方博士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每发一篇讨韩檄文,接下来对对手的回应完全不再作实质性的回应,不是挑对方语病就是立场相异人士毫无意义的冷嘲热讽。韩在被迫公布手稿后,方博士居然说“这能证明什么,这只能证明是别人代笔而他是抄的”,死扛,而且反咬一口,这种逻辑,那真的只能用微波炉微才能出来。

每天刷方博士的微博是件很欢乐的事情。方博士不停转发粉丝的喝彩的过程,让我想起了金庸小说里丁春秋这位大仙,在不停的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喝彩声中,方博士得意洋洋:呵呵,弟兄们的心声,呵呵,过奖了过奖了,呵呵,笑纳了笑纳了,呵呵,不要,停,不要,停,不要停不要停……。原来小说里的情节,现实生活中,我以为,这个真没有,但本山大叔说,这个可以有。

按高考语文考试的套路,总结一下本文的中心思想。人无完人,欣赏一个人本身没有错,但因为欣赏一个人而对他的所言所语所作所为都无条件地接受和欣赏,那就是愚蠢,又或者,如果因为他做了件错事儿而把这个人完全地否定,那也一样的愚蠢。所以吧,象微博上有人耍起小脾气说,唉呀,方(韩),他这人怎么这样啊,俺以后再也不鸟你了。那也是一样的笨。就事论事,就这么简单。

学生作文一般都是这么写的,最后一句是:

再过一天就要上班了,啊,这欢乐的春节是如此的短暂。

方博士若是看到篇文章,一定会质疑,一个三十几岁的老男人怎么可能写出如此幼稚的文章,所以,这一定是吴小宝代笔。

龙年第一善

初三聚会,小宝收了堆红包,当然,小宝妈也发了堆红包。我替小宝又作了回主,拿出其中的100块钱购买了33份@免费午餐支持@邓飞的慈善项目,给山区的孩子们拜年,祝小宝的哥哥姐姐们吃饱喝足,安心上学,新年快乐。100块钱很少很少,微薄力而已,但想到少吃个麦当劳的圆筒就有位孩子能吃上午饭,这事儿总让有淡淡的温暖。以后每个月都捐100,直到我忘了,或者是这个项目倒闭。好吧,新年来许个愿:佛祖保佑,这两件事儿都不会发生,阿弥陀佛耶稣上帝圣母玛利亚~~

SONY DSC 20120128175212

叛逆期

快三岁的小宝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史称:宝宝叛逆期。小屁孩喜欢做一些夸张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以对抗她爹她妈为人生最大快乐,叫她洗手她就背着手走来走去,装没听见吧还拿眼偷瞄你,怎么办啊怎么办,对敌工作一直做得很辛苦,连哄带骗加瞪眼,如果威胁都算数的话,小屁孩的小屁股早已被我打成无数瓣了。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烟花与烧香

吃年夜饭之前,带小宝下楼放烟花,顺便拍几张不太成功的相片作纪念。烟花很美,天气很冷,短短二十分钟,俺就快扛不住了,感觉耳朵冰凉没了知觉,脚丫子正不停往冰坨进化。回来看新闻,雍和宫又上了新闻头牌,每年这一天,都有不少人冒着能把人冻成傻子的严寒熬夜守在这庙门前准备大年初一去烧头柱香以期博个好彩头。信众们用摧残自己身体的作法来展示虔诚心的作法其实很没必要,话说上天是有好生之德的,各行各业都要有职业道德,没有慈悲心怎么出来混江湖,换我轮值当神仙,看着大家在外头受罪夜里肯定睡不觉要做噩梦,所以肯定会披着军大衣外头劝去:散了啊,别熬着,明儿八点上班再来。

果然第二天我们就响应神的号召睡到自然醒吃到自然饱,这才开车来到北京某地的某庙烧香。偶虽然从不拜神仙,禅宗的书却是看了不少。话说当年释迦摩尼看尽人间劫难和自己的烦恼,悟到人之所以有这么多烦恼就是因为内心的欲望无法被外界的物质条件满足,所以出家普度众生。佛家核心思想有两样,一曰慈悲,二曰无欲。只是到了这里,一切荒腔走板。这里的信众云集,却求财求子求平安,一切无不与欲望有关,这里可以整天阿弥陀佛假慈悲,却能对门口正啃冻包子的叫花子视而不见,这里可以自私自利花大钱请回平安符保佑自己平安却不肯伸伸手保佑门口那寒风中冻得发抖的小乞丐,据说少林寺的高香能烧到8万8一柱,潭柘寺即便外头卖香的都发了财,都以为香火旺盛就有了信仰,呵呵,其实这是在向黑社会交保护费买平安。

很景仰台湾的证严上人以及她领导的世界最大慈善机构:慈济功德会,出家不出世,忘我,无我,这才叫无欲,救贫、救急、救苦,这才叫大慈悲。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新春快乐 龙年大吉

再过几个小时,这一年就算过去了。这一年,小宝最大的变化就是说话,从年初的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到现在可以指着爸爸妈妈以牙还牙“爸爸妈妈你要是再生气我就把你关进小黑屋爷爷姥姥不来救你让你变成一个傻瓜”到不耐烦地摆手“别动,我正在干活呢”,这一年里,平凭了无数乐趣。

这一年里,给小宝流长了头发,扎辫子是需要技巧的,偶曾饶有兴趣摆弄了半个多小时,结果很杯具地只扎成了一个。小宝妈曾烦恼于晨起时间的紧迫和小宝梳头发时的不配合,屡次要求剪短,“你为什么要剪短,你剪短是为了以后不用扎辫子省麻烦而我不同意是因为给她扎辫子的不是我所以我当然不同意”这偶这番类似绕口令般莫名其妙的辩驳下,这一头长发还是保留了下来。

这一年里,得益于教学工作(相比病房)的轻松,偶们把过往几年的理想实践了一部分,举家带口往外旅游了四次,海南、香港、福建老家,很开心,很有意义。

这一年里,虽然离数钱数得手抽筋还十万八千里,但睡觉睡到自然醒却是常有。周末没有值班的烦恼,带小宝出去玩成了常态,这才叫生活。

这一年里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这一年的最后,得益于这一年的轻松,感时忧世的心情少了许多,其实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年也都是新的一年,所谓春节无非也就是个象征性的日子而已。开心一点,淡定一点,每天都能过大年。

新的一年,祝大家新春大吉,龙马精神。

SONY DSC

团拜会

科室团拜会,按例是京郊,按例是工作总结与展望后的大吃大喝,当然,对偶来说,大喝是不敢,小喝也不敢,一口都不敢,回来要走高速,没本钱玩命。穿插其中的是抽奖,50%的中奖率,按例又是一奖未中,好在这种时间场合其他都是次要,心情最重要,最后的最后,抱着人手一个的小玩偶兴高采烈去泡温泉,一路高唱,哦可爱的蓝精灵~哦可爱的蓝精灵~~。第二天把玩偶转给了小宝,小宝很高兴,把一公一母俩恐龙外加一中号蓝精灵,摆成一串玩过家家。

SONY DSC

三亚悠游·大东海

坐动车从海口到三亚,首发站一等车厢居然只有我们仨人,216大洋就能包一车厢,感觉相当的好。

我喜欢大东海的感觉,相比亚龙湾的阳春白雪、三亚湾的下里巴人,这里介于两者之间。水清沙白是有的,而海鲜大排档也处处有。大排档上常有歌手来兜售他们的吉他弹唱,价钱并不贵,一首20块钱而已。给小宝点了首周华健的“亲亲我的宝贝”,从此小宝爱上了“呼啦啦啦呼啦啦”。

白天在海摊闲逛,下午睡个午觉,晚上则奔走于各大排档吃海鲜和海南四大名菜:文昌鸡、加积鸭、和乐蟹、东山羊,这就是大东海两天的生活,安逸,从容,按同事的说法,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悠游·呀诺达

带着小宝逛呀诺达热带雨林实在是件吐血的事儿,居然是爬山。进场是少数民族特有的竹竿舞,工作人员示范跳了一圈,小宝在观摩半天后,大大方方地………迈……了过去。走马观花转了一圈,各种热带植物半点也没引起偶的兴趣,小转了一圈直奔鹦鹉表演。导游小姑娘很热心肠地拍我们东拍西拍,可惜适马定焦再次表现出神鬼莫测的跑焦特点,这一次的相片基本是张张糊片,最后 干脆收起相机,纯玩儿。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