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前天晚上,地点是饭桌上,缘由是小宝在要桌上某样东西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后将芝麻桶猛摔向桌子,作案者是小宝妈,旁观者是其它人,作案过程是小宝妈举起小宝的左手打了一下。小宝摔东西的结果是大家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小宝在挨打后向旁观者求安慰,无果,继续求安慰,还是无果,接着求安慰,终于,以嘴里被喂进一勺汤而结束。
月度归档: 2011 年 3 月
它们都下班了
就象其它的小孩一样,小宝也爱看动画片。无节制的放动画会让小宝沉迷于此,所以偶们一般以“六点了,它们下班了”来应付小宝的要求。于是常有如下一幕:
小宝手指DVD,说,(巧)虎!
答:巧虎下班了。
小宝将信将疑,又指DVD:(天线)宝宝!
答:天线宝宝也下班了。
小宝想了想,再指DVD:#@#(某儿童动画主角)
答:姥姥带它下班回家吃饭去了,今天要休息了。
小宝目瞪口呆,彻底傻掉,因为她就知道这仨动画名,想放别的片子,也不知该怎么叫。
三亚行·南天门热带植物园
先播报一则消息:小宝会说两个字的话了,很高兴啊。奖励了一盘草莓,小宝吃草莓的方式独特,每个草莓咬一口后放回盘子里,偶很无奈,吃了一盘小宝深度加工过的口水草莓。
广告插播完毕。
选择去南天门而不是去距它仅几公里之遥的南山寺(那有个巨大无比的观音像傻站在那供人瞻仰),一是因为司机的游说,二是是因为偶们希望去个人少点的地方,地势平缓,适合就在里面纯粹漫步的地方,带个小孩出来逛,爬山是会把人累趴下的。
南天门是个很容易让游客失望的地方,尤其是一心饱览三亚风光的游客,里面平淡无奇,一些偶们叫得上名来和叫不上名来的植物,一个无土栽培大棚,一个虽然也不小但很简陋的水族馆,除了那只号称有1800岁的大海龟,其它都很平常,实在对不起¥125的票价。
好就好在偶们原本也没带什么期望而来,所以原本半个小时都不用就能走完的路程,偶们在里面慢条斯理地逛了快两个小时。
进门左拐,就是一个家常瓜果园。这种果园在北京郊区随处可见,只是这个巨大的南瓜倒很让大家新鲜。
三亚行·愉快的槟榔谷·三
槟榔谷里有个黎族歌舞表演,演出很精彩,平均一小时演一次,偶们在周围边玩边看,居然看了3次。感觉演员都是本地的住民,所以更具特色。或许是因为刚开张不久的缘故,演员很卖力,其中让偶很敬佩的是一位大妈,休息间隙时很自然地坐在小屋前不知在绣什么,演出开始后则是作为背景展示用筛子筛米的场景,居然从头筛到尾,动作认真绝不偷工减料,超级敬业。
小宝远远地站在坡上看着,鼓声飞扬壮烈,小宝跟着节奏跳起舞来。
节目散后,大着胆子找其中的一位演员合影。合影完毕,周围的游客蜂拥而上,有样学样,也要求合影。外表彪悍的大哥一看阵势实在吓人,掉头溜之大吉。
就在舞台周围有家名为“银谷”银饰铺,有本地银匠现做现卖,银饰做工尚算精美,价钱也不贵,小宝妈转了转,跟摊主讲价,最终以标价5折(¥60)买了条银手链,小宝争抢着带到自己手上。路上游客夸了夸银链好看,小宝妈高兴得很,又假以给别人买的名义扭头回去买了一条,这回价钱更低,才要¥50。
有一件事小宝是不会忘的,那就是吃。就在小宝妈兴奋侃价时,小宝大啖刚买的烤芭蕉,芭蕉上裹了厚厚一层淀粉,已看不出原来模样,于是偶问摊主,什么叫芭蕉,摊主说,芭蕉就是芭蕉。后来看偶实在是不开窍,于是通俗地解释了一下,芭蕉就是跟香蕉差不多的东西,偶点头假装自己明白了。至于为什么香蕉可以直接吃而芭蕉却是要烤而不是直接吃,偶不好意思问。
边走边看,小宝快乐地和小宝妈玩游戏。
路过苗族的寨子,苗族同胞用撞屁股和捏耳朵的方式来热情欢迎游客。偶们请这位大姐跟偶们合了张影。苗族问好的方式似乎还是竖大拇指,只不过问好的话换成是:¥¥#&*%(还是忘了)。
逛完一圈,回来等着看第三遍演出,小宝主动找这位姐姐拉手、问好、摸人家肚子(难道是小宝学人家少数民族后现现卖现编的小宝族特有的问好方式?),而且居然很配合地站一块让人照相。
小宝超级喜欢这个玩具,是刚才那位姐姐的。小宝一旦将人家的东西弄到了手,就再也不放了。
三亚行·愉快的槟榔谷·二
黎族同胞打招呼的方式:拇指向上,嘴里说:%……%¥¥#(忘了),小宝的手法有误,应该是右手。
每一拔旅游团过去的间隙,这条路就会显得很安静,于是让小宝疯跑了一阵。
三亚行·愉快的槟榔谷·一
为数不多的几次旅游,偶们都是用自由行的方式,偶的想法始终没变:旅游是来放松的,不在乎景,而在乎心情。所以三亚的传统景点基本没去,南山寺、呀诺达热带雨林、蜈支洲岛……统统没去,偶们一天只逛一个景点,中午大餐,吃后睡大觉,睡完大觉去海滩,如此这般。在三亚包了辆出租,师傅说去槟榔谷看看,偶们点头OK。
插播广告:以下内容来自百度搜索:
三亚槟榔谷景区位于三亚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两边森林茂密,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故称槟榔谷。景区由原甘什黎村、原生态苗寨和原始雨林谷、大型实景演出四大版块组成,是海南省游客满意十佳景区和十大最佳特色魅力旅游风景区之一,是海南省最丰富、最权威、最灵动、最纯正的民族文化“活体”博物馆,槟榔谷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南本土文化的聚集地,它的一切东西都是原汁原味的“海南味”。本土居民最大的特征是“雕题离耳”。所谓的“雕题”就是纹脸,即在脸上刻图案;“离耳”就是耳朵上佩戴大的耳环。在槟榔谷,具备这些基本特征的海南人处处可见,成为一道珍贵的人文风景线。
广告退出。
传统作法,进门先照张相。
海南的椰子林随处可见,不知为何,这一处的椰子林也许是比别处高点,仰头看,却另有一番感觉。
导游费¥50,偶们省了,不是没请,而是请不着,服务处建议偶们拼团请导游,考虑到想更自由一点,偶们拒绝了,根据以往的经验,蹭别人请的导游也不错。
随意地走着,随意地拍着照,这一处人少,带小宝多玩了一会儿。
作为吴小宝的御用摄影师+御用狗仔队队长,偶一直是躲在镜头后面,这是小宝跟偶为数不多的几张合影之一。
三亚行·小宝玩沙记
麦兜说有个地方,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白,而偶们所憧憬的一刻是,在这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小宝玩水挖沙,不亦乐乎。于是在抵达三亚亚龙湾后,偶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小宝先去沙滩探探道,其时已是日落后,海风习习,海水有点凉,小宝淡定地看着这周遭的一切,偶和小宝妈决定先把晚饭解决了,明天再来。
第二天下午,等小宝午睡醒来后,小宝妈激动万分,迅速给小宝换上三点式泳衣,全身清凉,从酒店大堂走到沙滩,小宝一路嘻嘻哈哈。小宝穿三点式果然很惹火,这一路很招人,居然还有拿相机不拍自个拍小宝的,这让小宝妈喜不自胜。
到了沙滩,形势突变。将小宝放到沙滩上,小宝却对沙滩的松软和层层叠叠的海浪很不适应,小宝呆立不动,任沙子进了鞋子也不敢抬脚。任由偶们劝说,小宝也只敢在沙滩上蹒跚几步,至于踏水,小宝绝不答应。最后的最后,无奈之下,花20大洋给小宝租了个沙滩排球玩,偶泪流满面:小宝,老爹花这么多人民币把你运到海南,不是让你光来看看海的。
第三天,转到三亚湾。开完会,离天黑还早,于是带着小宝再去玩玩沙。总结了一下昨天的经验,小宝妈买了套挖沙工具,准备将寓教于乐进行到底,并企图用挖沙的方式一步步将小宝诱下海。
工具在手,小宝很是兴奋。
转眼到了海边,刚开始小宝依然有点不习惯。
在小宝妈的耐心示范下,小宝终于对挖沙玩水产生了点兴趣。
眼看时机慢慢成熟,小宝妈一步步将小宝引向海边。
小宝注视着大海,犹豫着要不要再往前走。
最后决定还是就这样玩玩沙就好了。
小孩心性就这样,越玩越起劲。先前的拘谨早放一边,小宝这么高兴,让大笔大笔掏银子的偶很欣慰。
三亚行·只是开头
海南三亚之行圆满结束,周二深夜到了北京,这两天马不停蹄在同时忙着房子和工作的事儿。四天来的休闲瞬间让繁忙挤占,让偶常唱起李宗盛的那首“凡人歌”:……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三亚行的相片和视频拍了很多,今晚上刚开始整理一下,人就累了,明天再接着来吧。
海南前夜
明天出发去海南三亚,其实去海南的目的简单纯粹,就是到海边看看走走,听海浪,吹海风,男耕女织,夜不闭户。但为了防止被热情好客的三亚人民一顿痛宰(好象这年头去哪,哪怕来北京,都怕被宰),事先在网上查了查相关的资料。小宝对明天的海南行一无所知,自顾自刷着她的小牙,小宝妈在一件一件地往行李箱里塞东西,水杯,奶粉,尿不湿……小宝的行头不少,出去一趟好比要搬半个家。这是吴小宝第二次出远门,或许带孩子出门是件累人的事儿,但偶总希望小宝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
穿爸爸的大鞋
一直在等这样的场景,几乎每个小屁孩都会经历的这么一个阶段,就是穿着大人的鞋,如同踩在小船上,在屋内荡漾。